2025年10月17-19日,由教务处与超星教师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赋能未来教学: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智慧课程创新与实践研修班” 在逸夫楼C区306智慧教室顺利举行。来自安徽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的100多名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于AI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学习交流。

开班仪式由教务处副处长王娜主持;她代表主办单位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和参训教师表示热烈欢迎。

教务处处长鲁绍雄在致辞中,从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出发,深入阐述了AI赋能教学的重要意义与发展路径;他强调,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教师应主动拥抱变化,不断提升智慧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穆肃教授主要从事远程教育、终身学习、在线学习以及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开发的《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入选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穆肃教授本次交流主要以“AI重构教育生态”为主题,从个性化学习、虚拟教研、教育评价等多维度,系统剖析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机遇与挑战,为参训教师打开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视野。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王玉芳教授,作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本科课程《心律失常及药物对心肌钠离子通道作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负责人,主讲《机能实验学》《病理生理学》等核心课程,主编《机能实验学》《人体机能实验学》等教材。担任“以知识图谱为基础的AI病理生理学”和“AI机能实验学”课程负责人,致力于基础医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此次围绕“图谱驱动·智慧共生”,分享了在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中如何将知识图谱、AI技术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深度融合的实践经验,为教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式。

山东科技大学赵增辉教授,主持课程《材料力学》荣获省级线上一流课程。赵教授以沉浸式教学设计为主线,融合O-CAE框架与KTA模型等前沿理念,引导参训教师开展实践探索。O-CAE框架作为一种创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构建范式,注重构建开放、协同与智能化的学习体验;而KTA模型作为成熟的知识转化理论,则为教学成果从理论走向实践提供了清晰的实施路径。二者的深度融合,旨在打通“技术赋能”到“价值实现”的最后一公里,为精准评估教学成效、持续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工具,是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探索。赵增辉教授手把手指导教师完成从资源开发到混合式教学的全流程设计,助力教师实现从“知”到“行”的跨越。

两天的研修内容干货满满、系统全面,从理论到实操全覆盖。在结业仪式上,主办方为参训教师颁发了培训证书,这不仅是对学习成果的认可,更是教学创新实践的新起点。